溫度室里,小龍盯著溫箱里的產品,食指無意識摩挲著前幾天從外場出差回來的車票。窗外的陽光灑落一地,新來的小王抱著測試記錄本坐在旁邊,目光落在他腕間曬痕分明的“熊貓手”上,那道分界線像一枚沉默的勛章。
午休時刻,小王一邊吃飯一邊好奇地問道:“龍哥,外場到底是什么樣的呀?”
“外場啊,是一個神秘的地方。”小龍忽然抬頭,望向遠方,聲音里帶著沙粒般的沉穩,“你以后肯定也要去外場執行任務,我就先給你講講吧。”
熾陽篇:“烤”驗初體驗
“七月的場坪像塊燒紅的鐵板,空氣中翻涌著陣陣熱浪,像是要把人身體里的水分蒸干。”小龍卷起袖子,露出了小臂上曬蛻皮的痕跡:“這次進入外場參加試驗,必須要趕在沙塵暴來臨前完成聯調任務。”我們與時間賽跑,很快架起了設備、天線,調整好了測試角度。儀器屏幕上閃爍著關鍵指標,顯示著試驗正在有序地推進中。“試驗最后結果怎么樣?”小王忍不住問道,小龍笑著指了指大廳屏幕上的喜報,鮮紅的顏色傳遞著試驗成功的訊息。
他望向窗外的綠樹,語氣忽然輕了些:“經歷首次外場的考驗,親身體會了試驗中必須嚴謹細致,大家團結一致、緊密配合,才能保證圓滿成功。”
冰雪篇:深夜中的守護者
“十一月的戈壁腹地,風卷著沙粒打在護目鏡上沙沙作響,深夜里調試是家常便飯,有時望著漫天星辰,更能理解試驗任務的緊迫性。”
小龍回憶起冬至那晚在外場遇到的突發情況。窗外的雪下得很大,團隊圍坐在一起吃餃子,冬至的餃子帶著美好的寓意。“進行初始化狀態準備時,突發了無法正常通信的情況。”總體立刻通知各系統自查定位問題。我像過電影一樣在腦海中不斷重復著各個關鍵環節,按照操作流程重新梳理了一遍,排除了通信產品自身的問題,并立刻向總體進行了匯報。
“那后來呢?”剛入職的小王正是什么都感興趣的時候,忍不住追問道。“后來總體很快定位解決了問題,我耳邊響起巨大的轟隆聲,從遠處屋頂漫過來,在腦海中久久不能消失。”小龍望著遠方,似乎沉浸在回憶中:“重新端在手里的餃子還沒吃完,就聽見對講機里喊著‘各系統進行數據采集’,于是我把飯碗一擱,又鉆進了試驗艙。”
四季篇:青春在刻度中成長
“春掃沙、夏戰暑、秋御寒、冬破冰。”小龍看了眼手表,繼續說道:“去年我243天在外場,皮膚因暴曬換了幾個色號,卻把設備的極限參數摸了個透。有一次在雪原調試,設備之間傳輸信息的時候,出現了之前沒有遇到的問題。”
那天,天空中正飄著雪花,在廣袤無垠的戈壁灘一角,數個身影匆忙奔走著,我接到通知后,一邊趕往現場一邊思考著可能會出現哪些問題,在小本子上寫下幾個排查思路。“小龍來了,快看看咋回事。”我的手指在鍵盤上舞動著,從源頭到末端,逐一排查,進行到某一步驟時,故障問題消失了,大家紛紛對我解豎起了大拇指。走出試驗艙,睫毛上的霜花很快凍成了冰,影子映在雪地,我忽然覺得自己像棵胡楊——不是那種悲壯的胡楊,是正在長新枝的胡楊。
兩人吃完飯站起身一同走向實驗室,即將開始下午的新一輪測試。夏天的風掀起兩人的衣角,不遠處,柳葉正在陽光下旋轉,像支蘸滿時光的筆,在天地間緩慢而堅定地畫出屬于他們的刻度——那是用溫差丈量的青春,是用熱情校準的信仰,更是一個普通青年寫給航天事業最樸素的情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