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午五點,一項關乎重大任務的材料檢測保障指令抵達航天二院201所理化分析與無損檢測事業部,客戶要求當夜所有檢測任務必須在次日清晨完成并得出結論。在黎明破曉前的十二個小時,在寂靜的深夜里,一場無聲卻激烈的高強度檢測攻堅戰驟然打響。
調度中樞:精密統籌,織就保障網絡
調度組辦公室瞬間成為整場戰役的“神經中樞”。調度員小李耳邊電話不停,他有條不紊地從客戶各職能人員處分解任務的最新動態。
“第二批任務還在機加中,第一批性能任務已經裝車運往701了,金相試樣怎么還沒加工好?”
小李運筆如飛在紙上飛快地記錄著,將陸陸續續送達的數百份檢測任務精準分解,每一份樣品都如棋子般被迅速賦予檢測坐標,火速流向性能組和金相組陣地。墻上的手寫板幾經更改,實時顯示著各環節進度與待檢數量。時間一分一秒流逝,小李心弦緊繃,每一次任務分發都力求毫厘不差,為后續試驗環節爭取寶貴分秒。他嗓音略帶沙啞,卻異常堅定:“今夜,我們調度就是那根穿針引線的“線”,必須確保所有環節嚴絲合縫,讓整個檢測流程高速運轉起來!”
性能戰場:機械臂下的力學長城
位于701庫的性能組實驗室里燈火通明,試驗機與洛氏硬度計發出持續不斷的規律蜂鳴。性能組組長黃姐和組員小王被堆積如山的待檢樣品包圍。每一份樣品都需經受嚴格考驗:電子萬能試驗機上,金屬樣條被緩緩拉長直至斷裂,電腦屏幕實時繪制著反應材料強度的拉伸曲線;洛氏硬度計旁,檢測員凝神屏息,在無數樣品表面精準施壓,記錄著一個個硬度數據點。連續數小時高強度操作,手臂早已酸痛難當,目光卻依舊如炬,牢牢鎖定每一個讀數、每一個數據點。
“34號洛氏硬度較低,抗拉強度也存在異常!”
小王的聲音在機器轟鳴中依然清晰有力,“毫厘之差,在發射中就是千里之謬,我們就是最后的質量守門人!”
金相陣地:暗夜明眸下捕捉組織微光
在相對安靜的金相制備與分析室內,則是另一番“于無聲處聽驚雷”的景象。金相組員小天正在顯微鏡下經歷著一場更為精細的“尋微”之戰。經過嚴謹打磨、拋光、腐蝕的樣品被逐一置于高倍顯微鏡下。小天伏在目鏡上,全神貫注,仿佛要將整個身心都融入材料微觀世界。他緩慢而精準地旋動調焦旋鈕,目光如最精密的探針,在馬氏體的森林與奧氏體的沙漠間反復巡弋,不放過任何一絲組織異常的蛛絲馬跡。寂靜中,唯有儀器細微的運轉聲與客戶間偶爾壓低交流的聲音。突然,他目光一凝,在數十件試樣中又鎖定了一件組織異常試樣,果斷標記,
34號四艙試樣存在未轉變的殘余奧氏體,組織異常,請馬上核實拉伸與硬度結果!”
這一聲低呼,是暗夜中最有價值的警報,將可能危及安全的隱患及時攔截。
晨光見證:汗水澆灌的圓滿答卷
當深沉如墨的天空漸漸轉變為幽邃靜謐的藍調時刻,實驗室里此起彼伏的鍵盤敲擊聲和儀器蜂鳴也漸漸平息,最后一組經過反復核驗的數據成功傳遞給客戶。連續奮戰通宵的“勇士”們,終于得以暫時卸下緊繃的神經。他們揉著布滿血絲卻閃爍著成就感的雙眼,陸續整理著昨夜“戰斗”過的實驗室。終于晨光溫柔地灑在他們疲憊卻堅毅的面龐上,也照亮了他們身后那座再次圓滿完成攻堅任務的靜默戰場。
那些通宵達旦的燈光,那些被汗水反復浸透的工裝,那些顯微鏡下不倦搜尋的銳利目光,那些在龐大機器旁精準操作的穩定雙手……它們無聲匯聚成最堅固的質量基石,鑄就了航天報國最深沉的信譽。正是無數個如此“與時間賽跑、向極限挑戰”的夜晚,淬煉出航天人“特別能吃苦、特別能戰斗、特別能攻關、特別能奉獻”的精神豐碑——這精神如暗夜燈塔,照亮探索之路,亦如不滅引擎,推動中國航天在追求卓越的航道上,永遠保持著沖鋒的姿態,將每一個不可能,都鍛造成通向浩瀚星海的堅實臺階。(文/李曉天 攝/李曉天、王俊凝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