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用‘笨功夫’可不行,咱得琢磨點巧勁!”這句話望師傅常掛嘴邊鞭策徒弟。憑著這股子巧勁,望師傅逐漸成長為車間里的“創新達人”。
裝配臺上,傳統的點膠、擰螺釘全靠手工,效率低下,鋒利螺絲刀頭容易傷人。望師傅看在眼里,急在心里。作為一名老黨員,他始終把公司的高質量發展放在心上,深知安全生產和效率提升的重要性。“手工操作又慢又危險,能不能讓機器多分擔點?”他向工友們提出自己的想法。
從那以后,望師傅的業余時間就全投入在車間。構思圖紙、調試設備、修改方案……成了他的新日常。回憶起那段日子,望師傅手指會不自覺地模擬機械臂的動作:“夾具怎么夾才能又穩又不傷產品?膠槍怎么跑軌跡才最精準?停留定位,差0.1秒都不行,一次次反復調試。”
經過無數個日夜的鉆研,望師傅主導攻關的自動點膠旋緊系統成功上線。該系統集成了自動點膠、螺釘旋緊和視覺檢查功能,操作起來安全高效。同事們紛紛驚嘆:“真神了!這速度、這精度,再也不用跟螺絲刀搏斗啦!”系統應用后,裝配效率提升了50%以上。
望師傅的創新腳步從未停歇。公司又引入一批新設備,自動下線剝頭機等,他又成了“新設備開荒者”。“設備再好,也得吃透才行!”他帶頭啃說明書、咨詢廠家,與同事研討。為了掌握剝頭的臨界點,對各種線束進行了反復測試,自己總結出“冬季加5分鐘,黃梅天減3分鐘”預熱口訣。其他調試中的常見問題,他都記錄在自編的“操作指南”里,圖文并茂,通俗易懂。大伙都感嘆:“有了‘望師傅寶典’,設備‘通病’輕松搞定!”
“工人,就是要靠腦子讓‘鐵疙瘩’聽話!”望師傅這樣說也這樣做。從憑借經驗到駕馭數據,從重復手工到優化流程,他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線產業工人的創新力。
航天精神說
靠著長年累月蹲守一線摸爬滾打、潛心研究,巧勁加堅持,基于一線、反哺一線,更多航天工作者正成為創新一線的“能工巧匠”。(文/胡楊 胡霄 陳誠)